這兩三年來,我著迷於聆聽(英文)大學課程,尤其是西方歷史。算起來,我應該是有聽了幾百個小時。
前些日子,我在網路上聽了臺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教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 —— 秦始皇】。
這個大概是網路上找得到,最有名的大學歷史課程。拿它和歐美教授所教的內容與方法相比,我的感想如下:
- 呂世浩的口才很不錯。
- 呂世浩對於史事的真偽,在判斷上很有問題。譬如說,歷史人物的對話,明明只有當事人可能知道,卻描述得栩栩如生,一點都不懷疑,還仔細推敲解釋演繹了一大串。這個,比較像在說書,不像在講歷史。
- 用了一大堆「因為」、「所以」來描述歷史。這種教法,確實是很方便描述歷史(又可以顯示自己的先知眼光)。西方的歷史教授,則是反過來一再地叫大家小心這種讀歷史的方式。就我的記憶,他們用警告或嘲弄的方式說過:
- 「歷史學家是最偉大的先知,因為他們的預言永遠是對的。」(因為發生在過去。)Historians are the greatest prophets because what they predicts always happen.
- 「回頭看過去,永遠是精準無比。」(Hindsight is always 20/20.)。
- 「歷史不可以倒過來念。」不要隨便用現在的經驗去解釋過去發生的事。( Do not read history backward. )
- 「歷史充滿意外。」(History is full of surprises.)。
- 以上這些,都是叫學生不要隨便用「因為」「所以」來解釋歷史。
假如還是當年青澀年代的大學生,我應該會非常喜歡他的教學。
可是,我聽多了歷史課程。他這樣的教學,假如用西方歷史系教授的水準來給他打分數,我會把他當掉。
歷史不可以倒過來念, 所以阿扁總統的政治獻金有其當時的政治現實。
讚讚
是的,沒錯。
讚讚
路過略有不同意見。
首先呂老師的這門課是通識課程,開給非歷史專業的學生,往往這群學生本身對歷史就沒有多大興趣,不用誇張一點的方法,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果他要針對每個歷史記載都用最嚴謹的方法去講述,那這些非歷史專業的學生能理解多少?能有多少學生保持興趣到最後?拿通識課程和西方正式歷史課程相比,未免也不倫不類。倘若開一門沒有學生願意聽的課,那跟他講的一樣,這只是在浪費彼此的生命而已。
再者,難道凡事都一定要用西方的方法分析,用西方的標準才叫做優秀?板主未免落入西方中心主義太深了。中國史用中國方法,何錯之有?再者呂老師也並非完全摒除西方史學方法,僅是將之作為輔助而非主要方法,跟一般現在多數只能從西方價值觀看其他國家歷史的學者不一樣而已。如果中國史卻只能用西方方法分析,那恐怕這種教授會被更多人當掉。
讚讚
中國史用中國方法? 所以繼續用炎黃神話毒害子孫?所以隨便用想像代替考證?
我是學工程科學的,不是歷史系的。我所聽的所有歷史課程通通都是給非歷史系學生聽的『通識課程』。
台灣學生對歷史沒有興趣,因為老師爛、內容假、偽造太多、觀點有問題、重點沒抓到、故事敘述能力不足。這些,都是歷史學家與歷史老師應該負的責任。
讚讚
如果所謂「中國方法」是指對歷史人物做出讀心術一般的心思描述,或是對事件做出任意的 歸因,那這「中國方法」似乎還蠻糟糕的。
讚讚
呂世浩是用講經的方式是在解讀史記,所以和一般的歷史課當然講法上會有些不同
讚讚
所以應該歸到戲劇系、政治系還是商學系囉?
讚讚
他是先講完一堆課,紅了以後,才打鐵趁熱出那兩本書
讚讚
看完你的評論,就是酸葡萄心理而已,你的感想充滿攻擊性,而順便凸顯自己的優越感,看了真叫人作噁,先說呂世浩上的網路通識課程,無法跟學生當面互動,所以講法上或許教會武斷點,結果你還趁機羞辱台灣大學生,我問你不是當面上課學生要如何和老師反映,什麼叫做台灣大學生的心智,就只是這個水準而已?還有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工程學,你憑什麼資得要當掉人家?結果台灣學生對歷史沒興趣,你就馬上推給歷史老師,真是好樣的!最後那兩本書都是呂世浩寫的,先不管演講出書先後,他就算上課適用他"自已"寫的書講課我也覺得毫無問題,你說要這樣教課,你也會,那你先寫兩本書給我看看!
讚讚
我只是拿呂世浩的歷史課和西洋歷史教授比較罷了。
我又不是歷史老師,有甚麼酸葡萄的?
他用的是史紀和(好像是)左傳(有些不確定)。
借用你的說法,那你就先去用英文聽個十堂西洋歷史,之後再來評論我這一篇吧。
井底之蛙,不足以語天。你要認為呂講得好,也不是不可以啦。
讚讚
昆蟲先生你好,
非常好奇西方教受歷史的方式,請問你是否能在你過去學習西方歷史課程中,挑一個你認為你最欣賞的西方歷史線上課程推薦給大家呢?謝謝。
讚讚
我沒有聽過其他線上歷史課程,我聽的是 The Great Courses 和 Modern Scholars 的課程。不是免費,只是說我們圖書館剛好有一大堆。
聽完圖書館的之後,我加入 audible.com,花錢買其他 The Great Courses 的課程來聽。
一開始我聽的是:
思想史:Foundatio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文學史: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神話:Classical Mythology
然後我就回不去了。
讚讚
昆虫你好,
真的呢。我最近也加了吕老师的这门课。之前也是听西方课程,但是英文不够好,吃饭的时候一分心就总会听不懂,于是加了门中文课。结果真的如果不是2倍速,是没有办法听的呢。非常同感,整个课程有如教小学生,而且加塞了非常多的,在个人看来有些偏狭的,人生道理。一部历史,讲的有如于丹的心灵鸡汤。还反复强调历史的有“用”,吕老师所说的“用”,我觉得是有大大贬低历史原有的价值。
读完第一讲,一时有话不言不快,就在讨论区留了言。后来网上搜来,都是对吕老师的推崇膜拜,非常诧异,不由怀疑自己有以偏概全。但是再读几讲,也是一样。全然没有吕老师所强调的本该贯穿课程的思辨。
下面是黏贴来的我在讨论区的留言。我们的看法还是很相近的。
呂老師雖然開課就強調大學生與中學生的區別,卻只說了做了一半。大學的講課理應不同於中學,而第一講聽完,覺得依然是技能的講授,觀點的灌輸。每節所謂開放性的提問,卻實有預設的答案,不激發任何的思考。更似是大陸的百家講壇。自身觀點眾多,可是少有邏輯的支撐,穿插期間的是,說的過去,林語堂先生所謂的“中國人的庸見”。閱讀示例,在一篇史料的基礎上,侃侃而談,似是百般道理,然而這種“有用”只能堪比於丹的“心靈雞湯”。
不能不說目前只有在學習西方的課程時才體會的到人文類課程的大學層級的講授。如Micahel Sandel的Justice。那種對學生思維的循循開導,每一個聽講之人都要做大量的隨堂思考,Sandel教授更像是引路人,提出論題,激發學生的思想,把各種思考一步步牽引到更深更高處,卻從沒有一個定論或答案。他像一個主持人,不經意間,就從邊沁到洛克。。。到黑格爾。。。帶著學生一塊兒瀏覽了幾位大家的學說,並且激發了去一部部閱讀各位哲人著作的慾望。那種指引是一種大智識。
Ben Polak的Game Theory是一門邏輯非常清晰嚴謹的課程,沒有憑空的觀點,有的是一步步一環環的緊密思維。同樣需要課後大量的閱讀與思考來理解體味課上濃縮的內容。
同樣講述歷史,Donald Kagan的Ancient Greek History,沒有在課堂加塞各種自己的思想論調,而是利用自己龐雜博大的知識,將歷史中的希臘的線索展示給聽者。讓聽者朦朧感到它對西方文化的各種影響,那種對自由平等的追求。讓聽者心中有個大概,課後去閱讀,找尋自己心中的希臘。
還有LMU的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也是一樣。這些西方課程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Professor們是站在平地上的,能深深感到他們把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不是站在高處來講授真理與正確,而是和學生們站在一塊兒共同學習,一塊兒辯論,真正的思辨。那過程中博大的知識,高深的見識,指引學生的思維與學習。每次課,都是視界的拓寬。
每門課都是有用的,而“用”有高下。課上句句語似驚人的“用”,與課上處處發人深省,讓人思辨拓寬視界智界的“用”相比,有如器物之“用”,相較之下,實為下品了。
讚Liked by 1 person
我是早就知道台灣和中國的歷史教學,根本是在毒化和幼稚化國民的心靈。只是說,自己再進去經歷一次,還蠻震撼的。
— 昆蟲
讚讚
跳出充滿井底之蛙的深井後,感覺很孤獨,是不是呢?
我是早就知道台灣和中國的歷史教學,根本是在毒化和幼稚化國民的心靈。只是說,自己再進去經歷一次,還蠻震撼的。
讚讚
不用這樣傷感啦,他是很有名,我們是都享用過台灣正統歷史教育的洗禮,
但不愛吃說書先生的口水者,大有人在
讚讚
後來去網上搜搜,討論區看看,真是很吃驚。我來自中國,不了解台灣的狀況,一直以為教育會有比中國好,至少更自由開放。而一門大學開放課,以教小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去教,本來就有很訝異。更沒有料到,聽者和學生是一致的好評如潮。竟然很多人都說呂老師的課有會提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想,是其他老師課上沒有的。但這些問題多數呂老師都有給明確唯一的答案。真不能想像台灣的教育現況 。不過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很多聽者是中小學生,因為感覺留言者多數心智還在發展階段,估計年紀比較小。
讚讚
您好:
針對您的意見,小弟倒有一點看法。
不知道您在上課時有沒有聽到呂老師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不是就文學講史記,也不是就史學講史記,我是就史記講史記。」我想您應該懂這句話的意思才是,既然是「就史記講史記」,那麼史記裡的所有記載當然都是「正確」的、都是「真」的。換個方式來說,您如此推崇西方的價值,那麼如果您去修一門稱為「哈利波特研究」的課程,您會批評哈利波特根本不是個真實人物,魔法什麼的也通通是無稽之談嗎?不會吧?您連老師在上些什麼課都搞不清楚,怎麼還敢這樣大放厥詞?
再說,您認為講教訓就是一種教小朋友的說法更是好笑,所以您覺得每位老師都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不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
讚讚
1. 我不會修「哈利波特研究」。
2. 我不會接受有人說「哈利波特研究」是歷史課程。
3. 我不相信「哈利波特研究」會大量的談歷史經驗的學習。
4. 我知道這是在講真正的秦始皇,不是虛構的秦始皇。
5. 歷史系的歷史課,不講歷史,那是要講玄學嗎?
讚讚
好像是史記,有些不確定是左傳
就敢長篇大論,在下歎服
讚讚
我建議您可以多看一些東方的東西,理解其思考脈絡再反芻。
若讀了一點西方知識就在這大放厥詞,真的是很可愛!
每個文化都有其發展脈絡,東方人的歷史觀以及用途與西方不同,
呂老師的史觀及其學派就是以古鑑今,在假設記載為實的情況下,
進行探究分析人物性格以及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法,
更多的是人生經驗與解決問題面的內化,這就是此派所說的「用」,
跟西方重視邏輯推演與真偽考據的重點不同,
課程沒有對錯,只有教學者與受教者能否相互理解,
即便街談巷議語多可採,那有其特色與脈絡的學派,
我想應該取其中優秀的地方,而非全盤否定。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希望您可以不帶立場的多看一些,
以更開闊的心胸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多元性,共勉。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