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吧,Gogoro

一個月以前,我預估 Gogoro 是 DOD,Dead on Delivery 一出場就死亡。當時沒有寫下來,現在補寫一下。

理由如下:

  • 貴。比同功能的機車貴了將近一倍。
  • 廠商認為貴沒有關係,因為它人見人愛,可以用精品的角度來賣,就像 Tesla 那樣。問題是,騎機車的人大概都是窮到買不起精品的人。有很多閒錢講究品味喜愛精品的人,絕大部分不會去購買要忍受風吹雨打的機車。
  • 燃料價格比汽油貴。( 不可原諒的行銷策略)
  • 環保人士,大概都是對臺灣很執著的,他們一想到王雪紅說過「hTC是中國品牌」就買不下 Gogoro。
  • Gogoro 的文宣蠻成功的,我認識的年輕人,幾乎每個人都知道 Gogoro。可是,沒有一個會去買。

安息吧,Gogoro !

馬雲.木馬屠城

馬雲說他要在台灣的創新企業投資一百億。

在他眼中,中國已經強國崛起,連美國企業都被他公然在美國的新聞電視節目中說的一文不值。這種狀況下,他為什麼不扶植與投資強國的創新企業呢?

阿里巴巴是靠 B2B 起家的。當年台灣和中國的 B2B 市場,通通都被台灣的一家網路公司所獨佔。然後,中國實施網址核准制,這家公司就被中國官方所封殺(這是中國政府實行這個制度後所封殺的第一家公司,比 google 還早)。 那時,阿里巴巴剛開始,連網頁都是抄襲這家公司的。

有這種過去,他會照現代開放社會的經濟市場原則來投資才怪。

聽過希臘詩人河馬巨著「伊里亞德」中木馬屠城的故事嗎?

併吞台灣、控制和掏空台灣經濟、侵占投資的公司、偷竊公司商業模式與機密...這些,馬雲只要達到一項,就是大賺特賺了。

這個現代經濟版的屠城木馬,馬雲就只拿出一百億,我倒是覺得也太小家子氣了吧。

Trojan_horse_on_corintian_aryballos

郭台銘 .鱷魚返鄉

說郭台銘在台灣投資是因為愛台灣,我想相信的人很少。

那麼,郭台銘這幾年為什麼在台灣越來越活躍呢?

理由應該很簡單,在台灣比較好賺錢。

可是,台灣的經濟狀況明明就是非常低迷,大家都說賺不到錢呀。

可能的解釋有二:

狀況一:鴻海集團在中國的本業出現瓶頸或問題,只好回台灣努力吸血止渴。

狀況二:郭台銘發現他在台灣的政商關係良好,可以賺到別人賺不到的錢。也就是說,他對於自己官商勾結的能力很有信心。

當然,狀況一加狀況二是更好的解釋。

郭台銘在台灣的投資,簡單的說,就是將台灣的就業機會帶到中國之後,再回頭想吸乾台灣的血。「鱷魚返鄉」確實是當之無愧。

Google (前員工) 在臺灣

臺灣有一個政府高官,叫作張善政,號稱是前「美商Google公司 亞洲營運總監」。

一看到這個頭銜,確實把我唬住了。結果,英文是:Director of Google’s hardware operation in Asia。省掉了 hardware 硬體,director 硬是翻譯成營運總監。

假如「Director of Google’s hardware operation in Asia」可以翻譯成「美商Google公司 亞洲營運總監」,那我也可以說我當了好幾任美國總統( President of XXX Inc, USA,省掉公司名稱,總裁硬是翻譯成總統 )  。(也就是說,在美國大約一百元美金就可以註冊當「總統」了。)

照這個邏輯,想當然,大便也一定可以翻譯成黃金。

當今在台灣最有名的前 Google 職員,一個就是這位科技部部長張善政,以偽造「美商Google公司 亞洲營運總監」這個頭銜來唬弄全台灣;另一個則是最近很有名的翟神翟本喬,號稱智商高到是根本沒有可能的 240 。兩人惺惺相惜,還真是活寶一對。

膨風加鬼扯蛋加招搖撞騙,好像是前Google員工在台灣的共同寫照。

另外,Google 的強項從來就不是電腦硬體,怎麼台灣撿到都是搞硬體的?真的是台灣是吸引不了人才嗎?

<聽聞>郭台銘的優勢

一個對全球及台灣商業經營很有研究的教授朋友談到鴻海的商業優勢,我覺得很有趣,在此記下。

  • 鴻海真正的優勢其實是「物流」。它在中國不管是運輸、進出口等都受到極大的優惠,所以可以迅速並減低成本。
  • 優勢的靠山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吳儀是中國少有的清官,以她鐵娘子的手段幫鴻海解決問題,鴻海的成本一下子就比其他廠商降低不少。(不用送紅包、沒人敢延遲或刁難。)
  • 很多工廠付錢給鴻海以方便在中國的「物流」。
  • 鴻海這幾年的擴張大部份是靠併購,財務槓桿玩得很兇。

以上是聽說。

以下是我的看法:

所以嘛,郭台銘的愛中棄台就可以理解了,不是嗎?(還有,只要吳儀一失勢,郭氏王朝的未來就有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