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洩密 . 道德 . 誠實

Wikileaks 被翻譯成「維基解密」。

這樣的翻譯其實並不正確。比較正確的翻譯應該是「維基洩密」。解密是 decrypt, declassify, 或是 decode﹔ 洩密則是 wikileaks 中的 leak。

我為什麼會無聊到寫這個呢?

因為我認為臺灣表面上是注重道德的社會,實質上是仍然是中華帝國文化下的偽道德社會。

對於西方人而言,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結果,好或不好都是用同一個字。而中華帝國文化的社會就不是這樣子。在臺灣,好的事用一個字、壞的事用另一個字,泛道德的語言和文字泛爛成災,令我十分厭惡。

最典型的例子當然就是中華帝國的子民絕對不會說他們曾經「侵略」別人,他們只有「懷柔」「平亂」「討伐」等等的[1]。他們不像邪惡的美國人會說自己「侵略伊拉克」「侵略阿富汗」「侵略格瑞納達」(invaded Iraq, invaded Afghan, invaded Grenada) ,甚至於「侵略諾曼地」(Invasion of Normandy [2])。

其他例子自然也是一大堆。

譬如說,蔣經國忽然死掉,但是你不能說他「暴斃」,因為這個名詞是給壞人用的。( 雖然蔣經國其實也不是什麼好人,也確實是暴斃 )

或者是電影中 007 的職業明明就是 spy(間諜),可是他到了臺灣就變成「情報員」。間諜是壞人、情報員是好人,所以好人(007)的職業絕對不可以是間諜。

「維基洩密」也是這樣子。「洩密」是壞事、是不道德的,但是, wikileaks 洩的密不是我們的,是邪惡美帝的,所以不是壞事。於是,「洩密」就一下子變成「解密」了。

基本上,同樣的事情發生,若是用同樣的文字敘述,一般人就比較容易用一致的道德標準去判斷。但是,中文不是這樣,它不只在文字書寫的價值上是垃圾[3] [4],在表達的內涵上更往往是充滿了偏見的毒素。

這種泛道德的文字,造成使用中文的人無法思考。假如從語言文字的敘述來看,我們不像美國,我們從來不會侵略別人,我們的「敵後工作者」都絕對不會是沒有道德感的間諜。壞事都是別人做的,我們做的都是好事。老師這麼說,考試這麼考,我們想都不用想地這樣回答和敘述,結果,我們也會這樣地相信這些「事實」。

這樣子的語言文字,造就出來的是中華帝國文明下世世代代的奴才。這些人表面上重視道德,但是他們的道德觀是像嬰兒被人用湯匙直接餵的,完全沒有經過自己的選擇或是思考。於是,帝王灌輸下的奴才價值觀,根深柢固地深植在中華帝國文明的社會。這些奴才,經過上面賜與的道德哈哈鏡,對統治者屈膝臣服,對外界卻是充滿敵意、狐假虎威。

「維基洩密」關於臺灣政治人物的一些資料,內容和我想像的沒什麼差異,所以我其實沒什麼感覺。真正有趣的是藍綠政治界對於這件事的反應。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極力否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直接承認並解釋。

假如你還有獨立思考能力,你應該一眼就能看穿在「誠實」這個道德標準上,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是無法和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相比的。

不過,臺灣社會就是充滿奴才,還會相信國民黨,相信到投票給國民黨。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奴才的愚蠢也不是一天養出來的。這一點,在臺灣的社會還真是得到了確切的証明。